中国发展自主半导体主要依赖内需市场这会迫使厂商选边站?

2022-07-21

科技产业资讯室(iKnow) - Kyle & May 发表于2021年12月6日
COVID疫情造成全球企业运营困境,无论是供应链问题到全球半导体晶片的短缺,短时间之内似乎都无解。尽管这些挑战无处不在,但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电动车的快速崛起以及5G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带动科技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中国为避免长期受到晶片短缺的严重影响,正在优先开发自己的晶片且建立本地的供应链。

金瑞基金(Krane Shares)在最近的一份白皮书中报告说,美国和中国都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也正向这个最终将在许多领域扮演关键性角色的产业,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挹注,目的就是建立长期自给自足的供应链。然而,这与已经拥有多家晶片制造商的美国不同之处,由于受制于美国对高科技管制,中国正要求从头开始建立自足的供应链。

不可否认,中国本土IC产业的产值很小,大部分产量依赖外企在中国所建立的半导体工厂,例如:韩、美、台的企业。IC Insights估计,2020年中国1,434亿美元的IC积体电路市场,其中有60%(860亿美元)被整合于电子设备后再出口,只有40%(574亿美元)整合并使用于中国本土的电子设备。2020年在中国销售的1,434亿美元IC中,其中仅15.9%约227亿美元是在中国生产(含外企设在中国的工厂),而总部位于中国的大陆公司所制造的总产值仅为83亿美元,仅占去年中国IC市场总量的5.9%。反而是外企在中国大陆拥有晶圆厂所生产,仍占总产量的大部分,例如: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联电等。

也就是因为如此,中国政府期望在5G与电动车的带领下,开拓出自己本土的5G与半导体企业,进而与美国科技技术逐步脱钩。

毕竟,中国是5G网路技术的全球领先者,在中国已经建设了超过100万座5G基地站,且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城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5G用户将超过4.3亿。根据统计2021年1至8月,中国5G手机的出货量就达到1.68亿支,年成长率达80%。相比之下,美国预计到2025年才将拥有1.78亿5G用户。

根据中国的计画,5G很可能会渗透到智慧家庭装置、智慧型手机以外的其他个人装置以及涵盖到智慧城市。所有都需要半导体晶片的支持,从成熟晶片制程到先进的晶片技术。这种庞大内需商机是孕育中国本土企业的最佳温床之一。

至于电动车,中国是目前发展电动车的积极者,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根据统计2020年全球40%的电动车销售量都在中国,未来中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尤其,自动驾驶计程车已经在五个主要大都市区推出。根据研究,到2030年,随着自动驾驶和其他功能于汽车内变得愈来愈普遍,汽车使用晶片设备的成本预计将占汽车总成本的一半。这也给中国本土企业提供绝佳练兵的机会。

此外,从税收减免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似乎优于美国,使中国的半导体制造更加经济。根据波士顿顾问集团的数据,中国半导体制造设施的10年拥有成本平均比美国低34%。

总之,美中两国在建立自己供应链的同时,也隐含了科技技术一分为二,且形成两种不同规格与标准的产业,这对于许多供应链厂商来说,不论遵循那一国的技术,都将增加供应链成本。尽管,中国IC市场规模不断成长,但大陆政府想大幅拉升本土半导体自制率的目标短期内恐怕很难达成。
虽然,中国自2005 年以来一直是IC的最大消费国,但中国现在不一定是IC的主要生产国,将来也可能不是。(954字)


参考资料:
Digitalization in China Will Drive Semiconductor Development. Nasdaq,2021/12/3
Zero to One: The Rise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KraneShares, 2021/12/1
中国IC积体电路市场2020年达1,434亿美元其中仅5.9%本土自产。科技产业资讯室(iKnow),2021/2/23。


返回列表